2022年7月28日,武汉理工大学韶关研究院万程鹏、郭文静前往韶关市科学技术局开展“韶华博士论坛·第一期”论坛讲座。会上,万程鹏作《复杂网络视角下水上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机理研究》报告;郭文静作《赣粤运河工程背景下韶关多式联运发展探讨》报告。
演讲人简介
《复杂网络视角下水上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机理研究》
针对目前水上交通事故频发并导致环境污染、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严重后果,和目前国内外从大量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万老师指出:当前研究侧重于从静态、层级结构视角辨识水上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缺乏对事故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动态分析;着重于探讨某些特定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未能揭示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风险演化规律。
基于上述研究情况,使用了风险事故致因链和风险事故演化网络方法构建的海上交通事故风险演化模型。并对模型的度、节点强度、加权接近中心性、加权中介中心性等相关参数和平均加权度、平均聚集系数、网络直径及平均路径长度等指标的含义、数学表达、意义进行了解释说明。
以河北海事局为例通过上述构建的风险演化模型对108起事故案例进行了致因链整合分析,通过Gephi得到了可视化的网络演化结果。并将事故风险分为:风险潜伏阶段,风险扩散阶段和风险发生阶段进行分析,得到了水上事故(近海)的风险潜伏阶段最高节点强度——船员疏忽瞭望,风险扩散阶段最高节点强度——操作不当,主要事故类型——船舶碰撞。最后对未来将开展的研究做了规划:通过近海—内河,国内—国外的不同水上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演化规律分析,从而使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防范。
《赣粤运河工程背景下韶关多式联运发展探讨》
郭老师从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国家和省级政策、韶关交通条件、韶关港口建设与发展趋势,六大背景方面讲解引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构建以韶关为核心枢纽节点的内陆多式联运新模式。构建以韶关为核心枢纽节点的多式联运新模式,推进煤炭、焦炭、矿石、钢铁、粮食等大宗货物“散改集”以及中长距离货物“公转铁”、“公转水”,提升集装箱铁水联运和水水中转比例,使韶关成为湘、赣、粤、桂等地区内外贸集装箱目的地港和中转港。二是面向多式联运的韶关港口集装箱码头布局规划及设备分配与调度。结合韶关港区地理交通条件和国内外先进的码头设计理念,合理布局集装箱港口作业区:泊位、堆场、列车中心站等;合理规划调度资源:岸桥、场桥、AGV等;三是面向多式联运的韶关港口作业流程优化。面向多式联运集装箱码头,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港口作业资源为条件、集装箱转运流为对象、各作业区之间信息流为架构,设计满足所有不同联运方式的作业流程,从而提高港口集装箱码头整体作业效率。
参会人员就水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位、自动驾驶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枯水期对多式联动的影响、多式联动在客运方面的应用等问题进行交流。本次活动在交流中圆满结束。
扫码咨询